●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我国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明确:“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核心区定位的明确,让新疆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由“末梢”变为“前沿”,直接连通国内国际两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既给新疆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也赋予新疆重大的历史使命。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构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建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具有明显优势。国际陆港是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汇集处,构建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国际化商港,是全球港口系统在内陆地区的延伸与拓展。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中心位置,是沟通新疆南北、连接中国内地与中西亚及欧洲的交通枢纽,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是中国到中亚及欧洲运输距离最短的商贸物流会集地和交通枢纽中心,拥有全国中欧班列出境的最后一个编组站,是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节点,是国内段的末端、国外段的起点,具有吸引全国西向货物和返程货物集聚的得天独厚条件。具有天然的运费和时间成本的比较优势。同时,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教科、金融及交通中心,对全疆经济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可有效辐射带动全区产业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提升,增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比较优势。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发展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中欧进出口贸易总额约3.02万亿美元,其中海运贸易占比98%以上,铁路运输贸易占比极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贸易全球化发展,铁路运输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作为“一带一路”陆路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先行者,中欧班列已开行7个年头,累计开行超过7600多列,其中新疆西行货运班列已累计开行1300多列,开行数量加速增长,货重货值不断提升。通过中欧班列的开行,传统的内陆腹地获得了“海运时代”所无法取得的口岸开放优势。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乌鲁木齐(乌西)站定位为中欧班列邮件运输线路西北地区集散始发站,将乌鲁木齐(乌西)站列为中欧班列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乌鲁木齐有望成为中欧班列中转线枢纽节点。而且,途经乌鲁木齐铁路枢纽节点的中欧班列既有直达线14条,规划直达线9条,占中欧班列总线的50%以上,有成为中转线枢纽节点的相对优势。建设陆港区可以使全国大部分省市中欧班列向西进出口货物实现在新疆集结、分拨,将大幅降低运费和时间成本,提高班列班次的频率和效率。同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推动下,新疆产业发展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已成为产业西进的重要承接区,特别是差别化产业政策,为新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选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撑。特别是随着新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扫清了新疆发展最大的障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陆港区的巨大潜力正在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广阔前景可期。当前,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通过“集货、建园、聚产业”,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以火车西站、北站片区为核心,涵盖八钢铁路场站区、三坪集装箱中心站及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的产城联动发展区域。陆港区的打造,将实现与国内外物流枢纽内外联动、陆海统筹,为促进国际产业合作与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提供组织服务基地和功能集成平台,促进乌鲁木齐建设国际化创新发展区和推动新疆对外开放的功能引领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物流组织中心、国际贸易交易中心和产业聚集中心。预计到2020年实现年货运吞吐量2000万吨,远期1亿吨,将会强有力地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到新疆投资兴业,加速新疆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壮大纺织服装、石化、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保险业等新型业态产业加快发展,使陆港区成为引领新疆向西开放,带动新疆经济发展、拉动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引擎。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面临激烈竞争,其建设发展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打造。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把陆港区建成核心区的重要承载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建立由自治区统筹推进、协调规划的陆港区建设机制。加强政策研究,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国家各项相关政策,明确陆港区发展定位、方向、路径;借鉴兄弟省区市成功经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搞好《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总体发展规划》及《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制定的规划符合国家战略大局、体现新疆特色、力求务实管用。
二是完善功能平台。在国家支持下,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核心区检验检疫试验区功能平台建设。在海关总署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做好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的监管和服务,提高通关效率。
三是用好中欧班列。提升运营质量,强化对中欧班列运营的统筹协调,积极适应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等新趋势,从优化运营布局、规范补贴乱象、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出台措施,加快推动中欧班列实现规范化、市场化、信息化、一体化健康发展。推行“集拼集运”,推广乌鲁木齐海关首创的“集拼集运”成功经验,支持全国的中欧班列在乌鲁木齐开展中欧班列“集拼集运”业务,将陆港区打造成为西线通道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带动乌鲁木齐及全疆国际贸易、外向型产业的集聚发展。
四是加快资源整合。依托陆港区丰富的物流组织和交通枢纽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已有口岸资源,吸引国际物流要素集聚,大力推进铁路口岸建设,进一步提升铁路口岸的服务功能,拓展陆港区的发展空间。打造北站片区商贸物流产业区,实现传统仓储物流向商贸物流转型。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推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二期服务楼、铁路口岸商务商贸区、乌鲁木齐中欧(中亚)班列集结中心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设施水平。依托国际陆港智能场站平台建设,加快智慧陆港建设步伐,建设中欧物流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快区域水、电、气等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完善市政道路、公路网络,形成内通外畅的交通环境。
六是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外向型产业布局,健全外向型产业链,积极打造外向型产业集群,提升外向型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大陆港战略发展定位研究和欧亚市场研究,确定独具优势的产业,科学规划工业产业园,引进纺织服装、箱包、鞋帽加工产业及辅料加工业,涵盖服装设计、打版、面辅料加工、交易等功能。引进高附加值产业,引进面向中亚东欧市场的电子加工业,引进智能穿戴、笔记本电脑、手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链。支持外向型产业,制订招商引资产业目录,特别是针对引领性外向型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予以高位推动,从财税、金融、产业资金和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给予扶持,吸引产业链下游企业在乌鲁木齐聚集,带动产业链上游企业在地州落地,在新疆形成外向型产业全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挥陆港区辐射欧亚的国际物流通道作用,推进更多新疆产品搭乘西行班列走出去。
七是加大招商引资。坚持精准招商,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条件成熟的目标企业范围,高位推进招商工作,引导重大国际贸易物流企业落地,加快建设番茄酱、木材、汽车零配件等交易中心,建设外向型物流企业集聚、实体经济落地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负面清单、“单一窗口”和网上政务等工作的推进,在做好全程服务上下功夫。实施园区为单元的安全维稳制度,为陆港区建设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打造陆港区投资、贸易、市场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八是强化政策支持。在国家支持下,将陆港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示范性战略工程;自治区层面出台加快推进国际陆港区建设的意见,在体制机制创新、设施建设、产业落地、班列开行与集结、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充分发挥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机制和对口援疆工作机制优势,争取国家加大对新疆申建相关国家级创新、改革、示范、试点区域、完善口岸体系功能、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
九是建强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陆港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办法,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组建建设、产业和招商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团队,加强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对陆港区建设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