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商发展局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要闻

新时代中国如何更深刻影响世界

时间:2018-06-08 13:06: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打印本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就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不仅将更深刻改变自身发展进程,同时也将更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那么,更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依据何在?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意义?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到“动力之源”,新时代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为巨大而综合的正面外溢效应
毫无疑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随着中国日益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将进一步提升,正面外溢效应也将日益凸显。
结构调整释放更多中国活力。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社会经济结构作出相应调整。而经济结构调整,既是推动各种要素从错配转向优化的过程,也是活力逐步释放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这表明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就是要实现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而这转向,势必带来对高端产品、服务的需求量增长,这既需要国内供给,也离不开国际供给。同时,以科技研发和设计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迅猛发展,也必然为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随着结构调整进一步“嵌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中国所迸发的发展活力将为世界经济摆脱底部徘徊,进入平稳增长期,提供更加强劲而持久的引擎。
转型升级带来更强中国动力。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向外输出低端产业,形成了与世界经济“东高西低”走势相反的“西高东低”的畸形产业链分配格局。当前,中国正在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将大大改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需要引进大量先进技术、高端设备,这将推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倒逼相关贸易伙伴国家产业升级。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又使得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不断向全球范围辐射。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位置的其他国家完全有可能发挥自身优势与中国形成“产业联盟”,并由此获益。显然,相比结构调整对贸易伙伴国的直接溢出效应,中国由低端制造向价值链上端移动的转型升级,对促进全球产业链格局调整优化的“溢出”作用更为深远。
扩大开放蕴含更大中国潜力。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可以预见,随着市场准入有序放宽,出口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继续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而这种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旦形成,中国经济将展现出空前的吸引力。一方面,中国持续开放所创造的全球最大市场,将为众多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开展的国际经贸活动,将为全球各经济体带来更多共享发展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新时代中国将为全世界共享共赢提供更为实质的注解。
 从全球治理变革的“推动者”到“引领者”,新时代中国将为破解全球难题贡献更加科学而有效的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新时代的中国将在以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持续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基础上,更加积极破解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中国方案,从而引领全球治理变革。
“一带一路”建设引领经济全球化新转型。近年来,“逆全球化”风潮愈演愈烈,为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不仅主动回应“逆全球化”声音,为全球化注入了“中国信心”,而且还积极把脉世界经济,为打造“新型全球化”开出了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在内的一揽子“中国良方”,给全球化新转型带来“中国希望”。质言之,在反全球化迷雾弥漫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新时代中国扛起了引领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旗帜,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秩序新构建。随着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全球力量的“大趋同”“再平衡”催生“国际权力分散”。建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已成为必然之势。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构建一个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提供了一个全新方案。这个方案所要主导塑造的未来秩序,不是西方霸权体系的延续,而是一种以“平等参与、协商共治”治理观为主要特点的国际新秩序。在这种新秩序里,国与国之间没有依附、没有孤立、没有排斥,只有命运与共。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合国重要决议。这充分说明中国价值理念已成为国际共识,新时代中国正以与世界共赢的大国胸襟,更多参与和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引领和平发展新风向。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实力相对衰落,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是否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非常关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是我们向世界作出的承诺,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当前,中国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交往新路。这条新路既突破了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思维窠臼,也摒弃了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更超越了强权独霸、国强必霸的历史覆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和平崛起之路。因此,新时代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必将凝聚各国共识,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引领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现代化模式的“自我开方”到“可资借鉴”,新时代中国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有益而适合的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道路”开启了现代化发展的多元叙事。现代化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一种难以避免而又必须正视的历史潮流。但现代化之路往哪个方向走、如何走,却有很大不同。过去200多年,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几乎成为唯一可供效仿的样本。遗憾的是,自20世纪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不仅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陷入了经济停滞、社会动乱、民族冲突的危机。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立足国情,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性跨越。事实证明,西方国家只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并不是衡量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唯一标准。中国道路的实践成果,已经动摇了以西方经验为支撑的现代化道路的绝对地位,并将丰富和拓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中国制度”避免了西方现代化治理的诸多弊端。国家制度的优劣,究其根本要看其能否与本国经济基础相适应,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切实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真正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可以说,在社会整合、民主决策、高效运作等诸多方面,“中国制度”正在为世界作出独特贡献、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理论”展现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句话强调的就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理论固然是“中国特色”,但决不是“中国独特”。中国理论的特殊性中所蕴含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公平与效率等问题,带有极强的普遍意义。而基于这些普遍性问题所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完全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构建带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启示和借鉴。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