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商发展局网站
首页 > 招商专栏 > 产业援疆专栏 > 援疆风采

南阳援疆干部哈密八中教师李德刚:矢志教坛 援疆无悔

时间:2016-08-31 12:25:02 来源:南阳日报 作者:打印本文

 李德刚在备课

李德刚在备课。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特派记者 赵怀成 刘娜 孟新生

  河南省第八批202名援疆队员中,56岁的南阳教师李德刚,因年龄最大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近三年的援疆生涯中,李德刚从未以年龄大自居过。他和年轻队友一起,在沙大风疾的茫茫戈壁,留下人勤德厚情谊深的援疆故事。

  “援疆,是我无悔的选择”

  接受采访时,李德刚在湖北话、南阳话与普通话之间自由切换,也透露了他的3条个人信息:出生于随州,工作于南阳,援建哈密。

  “有生之年能够援疆,这是我无悔的选择。”他说。

  援疆前,他在新野县三中任教,从事高三教学多年。哈密市援疆干部驻地的居所里,一个纸箱子里收藏着他的教育往事。那些叠成千纸鹤、爱心形状的彩色信纸,均是入疆前学生自发写给他的信件,上边载满温暖真挚的师生情。

  “课堂上,您不苟言笑,教学严谨,我一度很怕您。但听说年过五旬的您要去援疆,我却感到不舍和担心。听说那里风沙大,老师,您一定注意身体!”一张信纸上,一名女生写道。“老师,三年很长也很短。等您援疆回来,我上大学,回来请您喝啤酒。”一名男生这样写道。

  得知他要援疆,怕他身体吃不消的朋友劝他:“你已经50多岁了,就别去了吧!”他深知大家是为他好,但他更愿意听从内心的召唤:“我们这代人,家国观念根深蒂固。”

  进疆援哈后,李德刚被分到哈密市八中任教。熬过鼻子流血、嗓子发炎、脚部裂口的适应期,克服时差有别、语言不通、思乡心切的障碍,承载个人梦想与国家战略的教育援疆,在付出与担当中展开了。

  “投身教研更能带动教学”

  教书育人,影响的是一个班的学生。投身教研,带动的是一个学校的教学。

  在南阳,李德刚一直在教学一线。到哈密八中后,根据学校安排,教研成为他的工作重心。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他开展了“问题即课题”的研究工作,引导全校老师搜集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案例,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本书,是我和一同援疆的刘广廷校长合编的。”他打开《教学反思案例》说,为了搜集到丰富且具代表性的反思案例,他们向哈密八中的所有教师征稿,汇编了三辑,在教师中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彼此促进的教研氛围。

  唯有深入课堂,才能搞好课改。作为督导室主任,李德刚对此深信不疑。随机推门听课,同班异科跟踪听课,同科异班对比听课,多种形式的听课活动,不但构建了哈密八中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而且让《考场作文素材指导》这一课题成果顺利结题,如期出版。这是哈密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喜人成果,也是河南教育援疆的硕果之一。

  “任何事儿,只要交给李主任,就一百个放心。”哈密八中校长王宇杰说。

  “这三年,我付出了所有”

  “这三年,我付出了所有。”李德刚说。

  初到哈密八中,他主抓高三备考。在河南省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他把河南备考的资料、方法及理念,和哈密八中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个人积累30多年的备考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哈密同行,并精心选题组卷,辅导学生积极备考。

  “入了八中门,就是八中人。”他常这样说。为了课题《从经典人物中提炼作文素材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他把昔日在南阳立项、多达260页的课题资料带到哈密,和哈密同事分享,指导立项课题。2015年6月,经哈密市教研室申报,该课题顺利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验收。

  不管是他主讲的《怎么评课》讲座,还是他参与组织的《做一名幸福快乐的青年教师》、《对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考》的报告,他都使出全身的劲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无不发自内心,只为给这里留点带不走的东西。”

  “这三年,有遗憾么?”记者问。“没有。”他回答得干脆,“因为我付出了所有能付出的,所以心中无憾。”付出总会有收获。他先后被评为哈密市“优秀援疆干部”和哈密八中“优秀援疆干部”先进个人。

  对援疆没有遗憾,对家人却有愧疚。大哥去世时,他没时间回湖北;母亲患病,他不能尽孝;为了支持他,老妻带着孙女常住哈密……“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在日记上写道,“援疆之于我,从来都是无悔的选择。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